走近爸爸的秦腔爸爸爱唱秦腔,常饰演老生的角色。
每到新年,他总要在村里的戏台上唱上个三本五折,七天八晚。小时候的我并不了解秦腔是什么,然而就是喜欢听那有板有眼的调子,感觉好似那时常爱吃的酸杏一样有味。于是,每到新年,就盼秦腔;每到秦腔演出时,则看得废寝忘食,毫无倦意。俗话说:知子莫如父。爸爸对我痴迷秦腔的言行表示反对。他怎么说唱戏是下***的职业,学好了也无用处啦,什么万般皆下品,惟有念书高啦。我听了似懂非懂,嘴里虽然答应着,心里却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。然而我毕竟听从了爸爸的话,被爸爸送到了学校。日子在琅琅的念书声中流过,秦腔的影子离我愈加远。爸爸那宽厚结实的胸背遮住了我透视他心灵的双眼,当我听他唱那一折折声情并茂的秦腔时,也体味不出他那复杂的思想感情。生活如戏,转眼间已演了几折,当我戴着初中生校徽从无知渐渐走向成熟时,我才日渐从心灵上走近爸爸。虽然他的唱戏是下***的职业的看法携带浓厚的封建思想,虽然我对没能学唱味道醇厚、让人荡气回肠的秦腔感到遗憾,但我还是非常感激他。是爸爸让我学到了常识,走近他的秦腔。那一声声时而悲壮,时而婉约,时而苍凉的调子无不代表着他的思想感情,也从侧面反映了世事盛衰、生活百味。秦腔已成为爸爸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,秦腔寄寓着他全部的情怀。开心的时候,他会在火炕上一边品茶一边唱;忧闷的时候,他也会唱上几句。爸爸的一些点性格特征点在唱戏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。记得在台上演出时,别的演员都不愿演不光彩的角色,可爸爸却非常乐意,他觉得演这类角色更有教育意义。有人说他太固执,他却笑道:唱戏的,何必当真呢?爸爸也挺有责任感,同台演员在演出时卡了壳忘了台词,他就准时小声告诉他们。他说不可以蒙混过关,让台下的观众笑话,有些观众不懂,可他们中也有行家哩。村里有个老阿婆,一生无依无靠,孤独凄惨,平时里就爱听秦腔,爸爸了解这个状况后,一有空就去给她唱。每当秦腔从老阿婆的屋里传出时,村里就有人说:听,的戏瘾有又没处唱了。
可我了解,那一声声的秦腔寄托着爸爸对老阿婆的安慰和同情,村里人哪知他的内心呢!走近爸爸,走近他的秦腔,我细细聆听着,我深深考虑着。